2010/11/07

讀後介紹:情感行銷的符碼(The Culture Code) by 克勞泰爾·拉派爾

書名:情感行銷的符碼(The Culture Code)──消費 生活 文化
作者:克勞泰爾·拉派爾(Clotaire Rapaille)
譯者:馮克芸


人常常口是心非,有時出於刻意,有時出於不自覺;人常常話中有話,有時礙於語言的貧乏而無法正確表達心意,有時巧妙地以話術包裹上糖衣或詼諧或高深莫測;男人常常說謊,有時是因為現實的需求,有時是因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大謊言;女人常常說謊,有時是因為太理想太夢幻,有時是因為真話難為假話通行四海。



好像有一點點離題,讓我們回頭檢視一下作者在這本書裡討論的主題。這本書是作者在三十多年來為世界各大公司破譯顧客心理想些什麼的經驗總談,設法了解人們自己都不知道的行事原由,你不能只是聽顧客說,你要從文化視野找出烙印在內心深處大腦底層的銘記,那會強烈影響思考過程與未來行動的烙印,所以要了解人們真正的意思的第一步就是忽略他們所說的話。

這並非暗示人們有意說謊,而是一般人會用腦中控制智能的部份想像發問者想聽些什麼話,然後提出對方想要的答案,但實際做決定行動時,用的是帶有強烈情緒的經驗做判斷,從小到大的經歷以及文化加諸其上的情感連結,才是真正左右行事的準則。

每個文化都是不同的,所以光一套絕對不可能吃遍全世界,我一點都不愛吃起司但法國人愛死了,德國與美國的“工程”其涵意就不同,你在日本跟歐洲賣咖啡的策略絕對有很大的差異,酒、性、肥胖、美麗、青春、家庭等等,每個文化都有不同的銘記,每個國家從其他國家文化看來也都不同。想賣東西,先了解該國文化吧。

書中說,人腦分成三部分,腦皮質負責學習、思考、想像,邊緣系統負責情緒,還有爬蟲類腦負責生存以及繁衍,猜猜哪部分最具影響力?

作者用這樣的角度在書中討論各種事情,晚餐、工作、食物、品質、逛街、美國、健康等等,了解我們每一行動所背負的意義,將讓我們獲得極大的自由。